| 设为主页 | 保存桌面 | 手机版

北京依盖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绿色建筑,房地产,城市规划,城镇水务,水处理

新闻中心
  • 暂无新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amazing
  • 电话:010-57231933
站内搜索
 
荣誉资质
  • 暂未上传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展会 » 2017第十三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
国内展会
2017第十三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
发布时间:2016-11-14        浏览次数:1029        返回列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建设环保、节能减排部门与机构,有关单位和专家: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推进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阶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新理念,这是指导我国“十三五”时期甚至更为长远的科学发展理念和方式,是深入推进和加快发展绿色建筑与相关技术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经有关单位批准,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定于2017年3月21日至22日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会议主题为“提升绿色建筑质量,促进节能减排低碳发展”(会议方案见附件1)。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要内容

大会主要交流国内外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最新科技成果、发展趋势、成功案例,研讨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技术标准、政策措施、评价体系、检测标识,分享国际国内发展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新经验,促进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科技创新及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深入开展。

大会同期举办“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将展示国内外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智能建筑和绿色建材的最新技术成果与产品应用实例。展示内容涉及建筑节能、生态环保、智能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绿色照明、绿色施工、绿色房地产、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新型绿色建材等方面的新技术与产品。

二、参会人员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建设环保、节能减排部门与机构,大会将邀请国内外有关机构和单位参会,主要是省市政府及其科技、发展改革、环保、财政和工业等主管部门,有关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国内外智能与绿色建筑领域的技术集成单位,智能与绿色建筑项目研究、设计和建设单位、工程公司,房地产、施工企业、勘察设计、建材研发制造、建筑装饰有关企业,节能产品生产商,金融投资机构等。

注册建筑师报名参加本次大会可计入本注册期继续教育选修课20学时。

(一)主办单位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

中国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

(二)支持单位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全球环境基金(GEF);欧盟委员会能源总司(DG ENER, EC);英国贸易投资总署(UKTI);美国能源部(DOE);美国能源基金会(EF);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建设与核安全部(BMUB);法国生态、可持续发展、交通与住房部(MEDDTL);加拿大联邦政府自然资源部(NRCan);加拿大联邦住房署(CMHC);新加坡国家发展部建设局(BCA);印度建筑业发展委员会(CIDC);世界绿色建筑协会(WGBC);美国驻华大使馆;法国驻华大使馆;英国驻华大使馆。

(三)协办单位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 、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中国建设监理协会、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中国城镇供热协会、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英国注册工程师协会(CIBSE)、英国工程技术协会(IET)、中英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市工作组、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GBC)、加拿大木业协会(CWG)、加拿大绿色建筑协会(CGBC)、新加坡绿色建筑委员会(SGBC)、法国全球环境基金(FFEM)、法国环境及能源控制署(ADEME)。 

三、时间及地点

研讨会时间:2017年3月21日至22日(3月20日报到);

博览会时间:2017年3月21日至22日,展期2天;

注册报到地点:国家会议中心会议区1楼(北京市朝阳区天辰东路7号);

研讨会及博览会地点:国家会议中心会议区(北京市朝阳区天辰东路7号);

住宿酒店:国家会议中心大酒店、北京五洲大酒店等 

四、大会组委会办公室   李天平  

电  话:010-5723193    13911856471

传  真:010-88585380  

邮  箱:925293918@qq.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邮编:100835)

附件1、会议方案

附件2、参会回执表

五、博览会

根据大会主题和内容,博览会将展出:

1、绿色建筑设计理论、技术和实践:绿色建筑总体设计方案、节能建筑总体设计方案、智能建筑总体设计方案、绿色建筑房地产开发项目实例等。

2、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高效率采暖空调设备,供热系统效率提高技术;暖通空调系统优化设计与运行技术;高效率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技术。

3、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与产品:楼宇自动化系统、建筑供电系统、智能社区、智能网络通讯系统、业务应用系统集成与开发技术、环境与控制系统、商务区办公自动化及信息服务、社区物业管理。

4、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工程实践: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总体设计方案、项目实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技术和设备等。

5、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运行与监管: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的运行、监管与节能服务市场的展示。

6、绿色建材技术与产品:生态化铺装材料、再生材料;建筑门窗及配套五金件;化学建材;室内装饰材料;厨房、卫浴设施及配套五金件;节水器具;建筑电工、电气;各类房屋建筑材料和技术;钢结构及金属制品。

7、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新型墙体保温材料,绿色隔热建筑材料;保温装饰一体化;新型节能环保幕墙材料;外墙保温技术体系研究,外墙保温材料与产品开发。

8、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工程实践:太阳能、地源热泵、风能热泵、风能等新能源利用技术在建筑上的应用与展示。

9、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工艺和设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成功范例。

10、供热计量改革与建筑节能:供热体制改革示范项目、最新供热计量技术及计量改革成功范例、设计方案;采暖、供热设备及通风系统;节能暖通空调、供热设备、燃气热水技术与设备;供热计量新技术与新产品与检测收费系统。

11、绿色施工技术:绿色施工技术项目介绍,绿色施工技术和工法,绿色施工装备等。

12、绿色校园:绿色校园实际工程案例、校园能耗计量与监控系统、校园节水技术和产品、校园非传统水源利用技术、校园实验室环境控制技术。

13、绿色生态城区:环保相关技术产品;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技术与产品;改善居室环境质量技术与产品;节约资源能源技术与产品;绿色生态城区的案例介绍、绿色生态环境技术应用、绿色生态城区水资源保护技术、绿色生态城区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绿色交通技术,绿色城区的人文环境、绿色生态城区的节能减排技术、垃圾循环利用技术。

14、绿色工业建筑: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方法;绿色工业建筑适用技术和产品、绿色工业建筑工程案例。

15、BIM 应用与绿色建筑创新:国内外基于BIM 技术的建筑节能设计分析、建筑能耗模拟、民用建筑能效测评、建筑风环境模拟、声环境模拟、自然采光、建筑遮阳分析等绿色建筑设计、施工、检测、运营阶段的产品和绿色建筑系列解决方案,以及典型项目应用。

16、海绵城市、低碳生态环保技术与产品:建筑雨水排水收集、中水利用技术及设备、节水设备;固废处理回收再利用技术及设备;环境绿化配置技术;室内空气质量控制技术及设备;低碳社区分析计算软件等。

17、建筑工业化与装配式建筑:建筑产业化相关技术和建筑产品、部件与构配件;工业化建筑设计、工程及施工一体化、预制构件及生产、施工技术与设备、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及成功范例;建筑工业化关键装备与装配式建筑生产线;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关联技术产品及工程实践经验。

18、绿色建筑和地下综合管廊:地下综合管廊设计理论、技术和实践和总体设计方案,各种管材和管件生产设备、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数字地下管网监控仪器、管网检测和维修设备等管廊建设配套产品和工程实践经验。

19、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技术: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保温体系、门窗系统、新风系统、气密性保障、热舒适与空气品质、能源系统、智能系统、施工技术,以及不同气候区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案例介绍等。

20、绿色照明技术与产品:半导体建筑照明产品、半导体城市照明产品;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式城市照明节能系统。

21、绿色房地产实践:绿色房地产项目介绍,绿色房地产适用技术,绿色房地产的物业管理等。

收费标准:

地址: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会议区 1-4 楼;

展览面积:15000 平方米;展位约 500 个,其中特装区域 10000 平方米。

1)标准展位:3m×3m 展位价格:11500 元(包括: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两盏日光灯、地毯、一个废纸篓、电源插座一个,中英文企业名称楣板);

2)室内光地:(36 平起租)价格:1150 元 / 平;(光地不带任何展架及设施,参展商可自行安排特装工作)。

3)室外光地:(36 平起租)价格:1150 元 / 平;(光地不带任何展架及设施,参展商可自行安排特装工作)。

六、会议内容

(一)大会

大会共设立27个专题:

1、绿色建筑设计理论、技术和实践:讨论绿色建筑最新设计理论、绿色建筑标准规范、激励政策分析和最优实践方案,探讨国内外对绿色建筑评价的体系框架、评价方法、标识制度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分析绿色建筑成本增量问题,对绿色建筑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2、绿色建筑智能化与大数据分析:介绍智能化和数字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包括相关发展政策与行业管理研究论述,建筑节能数据库、节能设计及数字化技术应用,安防、楼宇自控等关键技术,数字社区、数字办公楼建设以及新产品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与共享,进一步规范化绿色建筑运营。

3、绿色建筑与室内环境优化:提高建筑室内外环境质量,减少建筑的材料资源消耗。包括环境绿化配置、水资源利用、室内环境,低碳分析方法在建筑业中的应用。

4、既有建筑绿色改造与功能提升:讨论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标准规范和技术经济政策,建筑节能围护结构技术与应用,建筑节能、节水与环境设计与评价技术,建筑能源消耗的测试技术和统计方法,供热计量改造,天然冷热能源利用技术、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技术与案例等。

5、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运行与监管:介绍各示范省市及国外开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工作的情况,开展建筑能效专项测评工作,研究制定用能标准、能耗定额和超定额加价、节能服务等制度。

6、近零能耗建筑及碳排放总量控制与总量下降:在国家推进能源消耗总量控制、有效降低碳排放的背景下,近零能耗建筑在中国发展的可行性研究。从标准规范/国内外各地实践/各类型近零能耗建筑实践等几方面,对近零能耗建筑和碳排放控制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推进能耗及碳排放总量控制与下降。

7、绿色建材与外围护结构:引导新型低能耗、绿色环保建材,节材新工艺、新技术,可回收材料、再生材料;外墙保温技术体系研究,外墙保温材料与产品设备、外墙保温新技术应用等。

8、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最新发展:可再生能源应用城市、社区范例,太阳能、地热能、沼气、风能、生物质能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的最新研究。以太阳能光热应用和浅层地能应用为重点,介绍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的示范项目。

9、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解读国家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趋势,分享各地建筑废弃物管理制度和运营模式创新实践案例;交流建筑废弃物处理处置产业链各环节科研成果,包括产生、清运、收集、综合利用、再生建材推广和应用等方面在标准制订、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开发的最近进展;探讨以建筑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绿色再生建材在工程应用中的经验、难点和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探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对绿色建筑的支撑作用。

10、绿色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探讨我国住宅与房地产业依靠技术进步发展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政策法规、成功范例、发展模式和技术途径和激励政策、装配式建筑、工厂化住宅如何走绿色建筑道路等。

11、暖通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原供热计量改革论坛):探索建筑暖通空调科学、集约、绿色建设,合理配置暖通空调新风温度、建筑环境内部温度,采用冷热量回收、湿热转换等方式合理运行以达到节能目的,从而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将暖通设计更好地推向绿色的发展方向。同时,研究分析中外供热计量的政策与供热计量总体方案。

12、绿色施工最新进展:讨论绿色施工的有关技术、工法、标准规范、装备设备、管理制度、工程实践等。

13、绿色校园:介绍绿色校园评价标准、交流绿色校园和绿色建筑知识教育及绿色校园工程实践经验、分析绿色校园案例。

14、绿色生态城区:介绍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编制有关情况、交流我国绿色生态城区的总体情况和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经验、探讨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动向、分析绿色生态城区的成功建设案例。

15、绿色工业建筑:介绍《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交流研讨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方法和绿色工业建筑工程实践案例。

16、绿色建筑中BIM技术的应用:介绍我国目前绿色建筑BIM技术的发展、标准,绿色建筑BIM软件工具的研发及应用,优秀绿色建筑BIM项目的案例介绍、成功经验等多方面内容,就BIM技术在绿色建筑方面的发展历程与取得的宝贵成果展开深入探讨。

17、绿色建筑和海绵城市:介绍生态城区及绿色建筑新理念;解读海绵城市的政策、法规、标准和具体技术措施;交流城市雨洪管理、低影响开发及水敏感性城市设计经验;探讨海绵城市雨水资源利用与绿色建筑节水、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生态城区及绿色建筑雨洪控制利用规划与设计案例介绍。

18、建筑工业化研究与解决方案:探讨建筑工业化面临的挑战和发展中存在问题、建筑工业化发展途径与装配式建筑发展趋势、装配式建筑新体系、建筑工业化设计与建造技术、建筑工程现场工业化建造技术、发展绿色建筑与建筑产业化的关系等。

19、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与质量检测:随着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对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相关质量问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点研究如何加强其施工质量风险管理,有效降低施工中的质量风险和经济损失,提升装配施工水平。

20、绿色小城镇+特色小城镇:结合《绿色小城镇评价标准》,就如何提高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绿色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解读发改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并重点介绍国内小城市培育试点和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果。探讨如何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品质,绿色化引领特色小城镇发展。

21、绿色建筑运营管理:探讨绿色建筑运行维护存在问题及其对策,介绍《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标准》,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情况调研及后评估,综合效能调适技术体系建立,绿色建筑运行维护应用技术,绿色运营管理监测平台,绿色运营制度创新等及相关运营技术实践案例。

22、绿色生态城区和地下综合管廊的开发与研究:结合“十二五”时期的建设成果,总结分享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经验。并对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管廊未来规划建设的政策基础和关键点进行解读。通过分析国内外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案例,交流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设计经验。探讨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维护机制、PPP模式和投融资机制。

23、生态宜居环境营建:绿色建筑注重环境品质的健康、舒适和高效,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本分论坛征集全国在绿色建筑室内外环境营造中的设计理论及其方法、创新性技术及产品,以及成功实践案例,在室外场地规划设计、热岛强度控制、自然通风规划设计、室外声光热空气环境控制,以及室内声、光、热湿及空气环境品质提升等重点领域充分开展交流与讨论。

24、被动式建筑的设计与应用:深入探讨被动式建筑设计技术与传统被动式建筑设计技术的特点和内容,解读气象环境分析在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过程中的作用和分析方法,并通过不同气候带典型案例的应用,详细展示被动式建筑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以及被动式建筑标准化体系的逐步完善。

25、“绿色”、“建筑”、“人文”: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改变全民的意识。探讨完善适应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人文”内涵,建立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人文体系,普及“绿色人文”理念,营造“绿色人文”氛围,突出宣传以绿色人文为主线的绿色建筑发展脉络,推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绿色建筑”健康发展。

26、青年委员会论坛:从绿色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绿色建筑性能评价标准,性能目标导向的绿色建筑性能模拟优化技术,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新技术、新产品与工程应用示范,绿色建筑管理与政策保障等几个方面,组织国内外从事绿色建筑的青年工作者对国内外绿色建筑领域最新的研究前沿、技术进展与工程实践进行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

27、健康建筑理论与实践:讨论健康建筑的标准规范、认证评价、技术措施和实践案例。包括:健康建筑评价标准介绍、健康建筑发展现状及评价概况、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控制与改善、建筑用水安全与健康、建筑使用舒适度提升与改善、运用建筑设计促进全民健康、健康视角下的建筑人性化设计、健康建筑其他技术措施与实践案例等。

七、大会组织委员会

主  任: 

仇保兴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

副主任:

赖  明  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陈  重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工程师、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委  员:

李敬辉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

田保国  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副司长

刘志全  环境保护部科技司副司长

周长益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

王  春  国家外国专家局经济技术专家司副司长

陈宜明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司长

陆克华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司长

杨  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

刘  灿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司长

Douglas Taylor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科学技术咨询小组(STAP)秘书处秘书

Ben Pape  英国贸易投资总署中国及香港区业务顾问; 英国工程技术协会建筑环境技术网络前主席

许麟济   新加坡建设局国际开发署署长

P R Swarup  印度建筑业发展委员会主席

姚  兵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

官  庆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总经理

韩爱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

武  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巡视员

刘贺明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

王  俊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修  龙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张  桦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总裁;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黄  艳  北京市规划委主任;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项  勤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徐永模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王子牛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秘书长

吴  涛  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王毅强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副秘书长

杨  威  英中生态城市和绿色建筑联合主席

S. Richard Fedrizzi  美国绿色建筑协会主席、首席执行官

Stephen Matthews  英国注册工程师协会理事长

Dominique Campana  法国环境及能源控制署国际事务负责人

Marc-Antoine Martin  法国全球环境基金秘书长

秘书长:

李  迅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王有为  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

副秘书长:

仝贵婵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处长

王清勤  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李丛笑  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  萍  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副秘书长

周兰兰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办公室副主任

大会学术指导委员会

主  任: 

邹德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学术顾问

委  员:

陈  重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工程师       

吴良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城市规划、建筑学专家

崔俊芝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

江  亿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郑时龄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教授;建筑学专家

徐建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工程热物理专家

张锦秋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建筑规划专家

顾真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技术顾问;材料专家

李圭白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给排水专家

王有为  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研究员

林海燕  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副主任

郎四维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研究员

刘燕辉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副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姚  燕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材料专家

吴志强  同济大学副校长;2008年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副主任

李百战  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学院院长;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甘忠泽  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会长

张燕平  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副主任

毛志兵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副主任

徐  伟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秦佑国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务院建筑学学位委员委员

袁  镔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学专家

马重芳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能源学院院长、节能专家

车  伍  北京建筑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水环境专家

程大章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技术系主任、教授;智能建筑信息化专家

叶  青  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徐  雷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所所长、教授

王建国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副主任

梁以德  香港城市大学建筑系讲座教授;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香港)委员会主任

刘少瑜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香港)委员会副主任

卓重贤  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澳门)协会会长

李加行  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澳门)协会理事长

汪  维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资深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曾  捷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David Gottfried  世界绿色建筑委员会(WGBC)主要创始人

Derek J Clements-Croome  欧洲智能建筑联盟前任主席;瑞丁大学教授

Robert Watson  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前董事会成员

Albert Speer  德国AS﹠P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联合公司总裁;建筑师、规划师

Michel Raoust  法国全球环境基金中国项目技术顾问及总协调人

Marc Bellanger  法国全球环境基金及世界银行项目专家

陈启伟  新加坡建设局资讯科技处处长、博士

李修贤  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环境学院建筑性能中心主任、博士